找到相关内容282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面对死亡

    故,不避不平等故。当知亦是时时死。或由善心、或不善心,或无记心。   云何寿尽故死。犹如有一随感寿满尽故死。此名时死。云何福尽故死。犹如有一资具阙故死。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。如世尊说九因九缘。未尽寿而死。何等为九。谓食无度量。食所不宜。不消复食。生而不吐。熟而持之。不近医药。不知于己若损若益。,行梵行。此名时死。   佛说九横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 佛在舍卫国。祇树给...

    智中法师

    |死亡|临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8451426465.html
  • 佛家逻辑研究的创新及其体系建立——评黄志强的《佛家逻辑比较研究》

    研究所匆略的基本范畴,如物质与心识、境与具境、能量与所、总与别、成立与遣他、现量与比量、自相与共相、所诠与能诠、相属与相违、性相与所表、因与果、、一与多、同与异、立与破、常与物、排人与立入、...同品”,既违反客观情况也自相矛盾,因为有法如声与同品如瓶之间是全异关系而相容关系,他们在前提中也明明规定有法是除同品的,而所得的结论却与此抵梧。作者的这些深思慧解虽可继续探讨,但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纠正...

    张成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21438755.html
  • 失落的理性

    现量和作为修行目标的现量又存在着质的不同,所谓今非昔比;比量是建立在现量上的正确思维,是理论层面的东西,如果同实际情况不符,它将走向反面,成为;圣教是诸佛言教,是教化所依。在三中,学佛者一般是...  恒毓(博士)[1] 《世界弘明哲学季刊》编委会主席 电子信箱:hy@whpq.org   【提要】 本文[2]着重对佛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,由三部分组成:第一,直觉的理性区域;第二,...

    恒毓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742333.html
  • 《新唯识论》第六章 明心

    境,即所得亦名决定境。”98胜解指对于作缘境作出明确的审择判断,而只有当下之念方可言及此数。若前念于境审决而印持之,及至后念忽觉前,则于前念仍名胜解。审择判断作为此数的根本特征纯由能动的意识见分...名为触,如眼识方取青等境。同时,即有追求于境之势用,与识俱起故。乃至意识独行思构时,亦有一种势用对于所缘义境,而专趣奔逐以赴之者。如是势用,是名触数,而即心。心者任运而转,心所则有为作,此其大较也。”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3442997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.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二)

    内心;三、摄末归本,即将自体分所变之见、相二分泯归于自体,因见、相分是用,自证分是体,见分多有,而自证分则纯是现量故;四、隐劣显胜,此即收一切心所而专显心王,以显心体本净之义。如此,则心王善、恶、...菩萨,于其自性三摩地中,见与见缘并所想相,如虚空华,本无所有。此见及缘,元是菩提妙净明体,云何于中有是非是?”佛菩萨的自在,不是不见一切相,而是如《金刚经》所说的: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此凡夫心所...

    许胜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550647.html
  • 受心所对于有情之价值

    。何等为九,谓食无度量,食所不宜,不消复食,生而不吐,熟而持之,不近医药,不知于己若损若益,,行梵行,皆足致死。其死也,色根虽坏,而业常随,故于将命终时,乃至末到惛昧想位,长时所习我爱现行。... 夫受以领纳为义。领纳违顺俱等境,故俱舍颂云:领纳随触,谓领纳随顺于自己之触。诸心心所虽复同缘,于违顺等行相浅近,不摄为己有。故皆不名受。受领纳境界,定属于己,约领境胜,偏得受名。所谓心所者,略有...

    真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954798.html
  • 转识成智——成佛必备的智慧

    、比量、中,也是三者皆备。与五十一个心所法相应而发生作用,视所缘的境,起心动意,而成业种。如何将这个会造业的意识转成清净的妙观察智?过程次第如下:   在唯识学的修行过程中,要历经十住、十行...难解,那么前后者应该都会有同样的后果产生,但事实不然,有智慧的人可以化暴戾为祥和,而逞一时之勇的凡夫却将小事酿成大事。   由此可知,吾人日常生活环境的苦乐染净等,是操之在我,而别人,也就是以各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2866207.html
  • 论奘译观所缘释论之特征

    lsquo;由诸极微无别故。’   奘译︰‘瓶瓯等能成极微有形别舍微圆相。’   极微以圆相为同则相同,异应相异。奘译谓有别而舍圆相,此诚曲畅其...前(2)之因有不成过,亦即破(4)讫。次复设云︰   (8)总聚识因性,实有故,如第二月。成立此已,次乃出正破云︰   (9)总聚与所缘相理不相应,识因性故,如第二月。   此二次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866707.html
  • 广五蕴论阐微

    法,或现量或比量或,缘有质无质之影相,而生了  别之知觉,第七末那识,则专缘第八见分心以为我相,第八  识名赖耶,缘五根及根所依之扶根尘,又所藏之一切法种及  器世界,亦为所缘之境,名赖耶者有能藏...所闻之声,虽四大种和合,而由大种相击震  荡所发,从身体为因发出之声曰执受大种因声,从风林驶水  为因发出之声曰执受大种因声,以手击鼓等所发出之声曰  俱大种因声,故声虽大种构成,而亦不离大种,...

    现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770866.html
  • 论法称的现量观

     “为自开悟唯有现量与比量”[2]  因为除去那些,声、喻、义准、无体量等其实都可以归入比量。此自悟的知识只有现量(感觉知识)和比量(推理知识)两种。陈那的的划分标准是由所(认识对象)...法体,思构所成,而能随其距离之远近,相应产生或明或晦的影象者,始为胜义有。故知唯有现量所缘境的自相所以是胜义有;至于共相是思构所得故,是虚假法,是胜义有的真实法体。”而顺真在其论文《佛教论因明学...

    李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3.html